前言
小米A1新风机,究竟是产品线细分产物,还是用户需求导向产物,我一直都有点不太明白,摸不到那个点,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小风量你可以已经卖了挺长时间的智米新风机,价格几乎跌去了三分之一,滤芯价格下降且有第三方可选,土豆mini也是备选之一。大风量你也可以选择小米300风量新风机,应对于全屋净化也是有实力的,考虑同样加入米家的土豆MAX和土豆super也是可以的,后两个后续成本更低,噪音表现也更优秀。那么小米出A1的目的是什么呢?
从小米的销量来看,占去了新风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销量最大的扛把子,即使它没有做到极致,也有大把用户选择,这个不奇怪,小米也已然成为了一个IP,用户愿意去选择它,那么从风量来看,A1仅150m³/h的最大风量,目的何在?其实本人忽略了一个点,加入米家的产品众多,但本人一直把智米当成了小米自家的新风机,实际上并不是,智米新风机同样是米家生态链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出A150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再来看,A1的风量基本上是50~150m³/h,定位基本上只是单间设计,而小米300风量新风机则是应对全屋,所以小米A1是细分产品线的产物,用来进一步抢占市场。
今天的产品就是小米A1新风150风量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30r.1.14.14.5963e160gZl9R7&id=583458965222&cm_id=140105335569ed55e27b&abbucket=16
考虑曾经深度测试过小米300风量新风机,所以这次例如智能控制一块就多做赘述了,后续相关的智能控制会详细说明。
外观&滤芯
由于是二手,品相实在是有点不堪入目,所以开箱就没有了,我们直接开始测试。
基本上就是缩小号的小米300风量新风机,今天的部分工具展示。
风管雨帽有明显被安装过的痕迹,风管底端是软质连接的橡胶,这个做的不错。
风管属于相对常规的设计,没有啥亮点,也没啥喷点,受限于进风口较小,风阻也会稍大。
顶部出风口设计,和300风量的 设计差不多。
导风板向内侧倾斜,减少风直吹人的尴尬。
背部设计,共四个挂接口,考虑设备本身较轻,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进风口实际测量仅10.85cm,考虑最大仅150m³/h的设计风量,也没啥问题。
可以看到风门的设计和粗滤,不过说阀门是坏了,无法开闭了。
约2.3cm的距离,和智米其实遇到的问题时类似的,阀门机构占去了太多的空间,不过考虑滤芯本身不大,且距离确实比智米还要大一些(智米1.7cm),所以问题也不大。
挂上背板就是这个样子的。
传感器在底部,支持PM2.5和CO2检测,仍然和小米300风量新风机类似设计,只不过位置换了。
想法很好,但是没做透,既然考虑做导线槽是否可以再彻底一点?延伸到背部某一点,如果可以配合装修甚至可以把线材隐藏起来。
将盖板撬出,可以看到做的还是很细致的,依旧是可拆卸传感器的设计,并加了防尘罩。
也是一样的设计,预计传感器部分应该是通用的,插针方式安装。
产地和型号相关,不过MADE IN CUBIC确实没找到,比对了小米300风量的传感器,除了封装类似之外,似乎存在较大差异。
以下是本人的往期原创,再次检查了两个传感器模块之后,发现确实不是一样的东西,至于能不能互换,就不做尝试了, 没有必要。
所以从感受来看,传感器部分确实有缩水的嫌疑。算了,都已经算拆了,那就开始拆吧。
新的设计和300风量的完全不同,滤芯换成了侧装,两侧盖板都是可以拆的。
首先是防虫网,这个设计我觉得非常的666,值得其他厂家学习。
滤芯部分,很明显的使用痕迹,二手嘛,知足了。
一侧盖板的厚度为2.2cm,两侧一共用掉4.4cm,其实挺占空间的。
滤芯是典型的智米结构,异形滤芯。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设计,因为会延迟出第三方滤芯的时间,智米的已经有了,价格更低。
高效和中效的滤芯占比。
既然是智米相似,那么密封也一样吧,仅1cm的密封条宽度,我看也是半斤八两。
最后什么结果呢,特别松,大家知道测试版的土豆super太紧了,导致特别难拆,正式版好了不少,但仍然是比较紧的,好处就是密封性!
我们可以大体比加一下,土豆super的滤芯四周铺满了密封材料,和土豆类似的还有果麦。这种不惜工本的做法是值得表扬的,问题是,这密封棉也不值钱。。。
好吧,继续继续。滤芯尺寸大家刚才也差不多有点数了,不大,然后我也没给实际大小数据,原因是还要看实际面积。
以下是中效和高效的滤芯宽度实测。
加上滤芯边框遮挡左右遮挡各7mm,所以!
中效滤芯有效宽度为25.3cm
高效滤芯有效宽度为25.4cm
实测可能会存在些许误差,为防止数据纰漏,所以两者同一位25.4cm
即中效,高效滤芯有效宽度均为25.4cm
继续测试折高和折数
实测所得
中效折高3.725cm,折数为46折
高效折高2.755cm,折数为59折
那么实测滤芯面积为
中效:0.03725×0.254*46*2≈0.87㎡
高效:0.02755×0.254*59*2≈0.83㎡
好了,数据出来了,相较于智米的滤芯对比如下
可以看到尺寸真的是甩开不少,小米A1的中效面积相当于智米的44%,而高效面积相当于智米的61%,这是要完爆的节奏啊,同为小型新风机,当初被我诟病(pen)的智米妥妥翻身。
那我们来看看价格呢?
当然我们要官方对官方
小米A1官方滤芯 价格219RMB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30r.1.14.32.7f116922dAVYNk&id=608424962740&ns=1&abbucket=16&skuId=4268715180885
智米官方滤芯 价格159RMB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30r.1.14.13.6bbd1a20o8C8Gd&id=573352687430&cm_id=140105335569ed55e27b&abbucket=16
好消息,智米滤芯降价了,而且一口气降了40,只要159就可以买到了,性价比有了一定提升。
那么,按照之前的滤芯横评原创,我们大概计算一下每万CCM价格。
从官方可知,其滤芯材质。
中效Merv12滤芯+高效H13基HEPA滤芯,说真的,小米为什么要用两个标准去定义呢?
我们常用的欧标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中效却对应美标。
好吧,再怎么说小米A1最高也就150风量,实际使用基本上是应对于卧室环境等小空间区域,过多要求也没啥必要了。
按照现有数据,以饱和式估算,中效单平米容尘量为5000CCM,高效单平米为10000CMM,小米A1滤芯的每万CCM价格约为173RMB,什么水平么,mmmm,我可以不说么。。。哈哈哈!
至于作为卧室净化的使用寿命,需要套用实际数据,以估值12650CCM来看,只要不是持续运行于最高风量,以50m³/h来算的话,寿命还是可以的。按照50风量,50μg/m³,100μg/m³,150μg/m³的污染情况来计算,大约为5个月,2.5个月和1.6个月。
以一年来计算的吧,
一个月均值150μg/m³,总尘量为32400mg,三个月均值100μg/m³,总尘量为64800mg,八个月均值50μg/m³,总尘量为86400mg
那么总的污染总计为183600mg,那么的代入以上公式可以得出。(才发现之前的原创少些一个0,年污染累计18.36万mg才对)
以往期原创的数据套入,但是考虑风量以50为基准,所得数据如下。
一个月均值150μg/m³,总尘量为5400mg,三个月均值100μg/m³,总尘量为10800mg,八个月均值50μg/m³,总尘量为14400mg
那么总的污染总计为30600mg,那么的代入以上公式可以得出。
一年的使用费是529rmb?没错,是还可以,但是这是一种最低风量的一种测算,如果按150m³/h计算,以上数字乘以3,而且这个风量 是够不到全屋的,如果考虑全屋相当于两台接近全速运转,那就是乘6。
一不小心就说多啦,就物料成本来说,小米A1的成本是偏高的,达到173RMB/每万CCM的价格确实很高,几乎是小米300风量滤芯的两倍还多,是土豆MAX的4倍不到,涉及全屋净化的话两台达到中高的风量才能达到本人家中全屋净化需要的270m³/h风量,但是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它本来就不是应对于全屋净化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续使用成本其实也还行,每屋一台也确实是效率最高的。但是问题又来了三个房间各打一个洞脑子是不是坏特了()#*¥&*@()!。。。好吧好吧!
如果这样看的吧,本人后续的评测就必须考虑产品定位了。也就说理论成本和实际使用成本要分开计算。
拆机&结构
继续吧,从底部开始拆。
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还带了个磁环。
拆开电源模块的盖板,内部是这样的。
去掉连接线就可以拆下来了。
将背面所有螺丝去掉,然后撬开,没办法现在都是各种螺丝各种卡扣,要拆就不能心疼,进风口可以看到一些黑色隔音棉。
可以看到依旧采用了不少EPP材料,有隔音效果同时也能保温。
取出风道,做的还是不错的。
然后可以看到辅热部分了,设计的不错,被完全遮挡的 是出风面,目的是更均匀的加热,而且可以保护塑料件。
辅热做的还是挺一丝不苟的,应该是吸取了小米300新风机的优缺点。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辅热加热风机电机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展示,继续拆叶轮。
在对比下和土豆super的叶轮尺寸,也确实不太好比,大叶轮的优势也确实明显。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风量和噪音了。
电机部分,继续拆呗。
来自美蓓亚的电机,日本牌子。
电机部分差不多就这样了,对芝浦了解相对多一些,美培亚知道的不多,产品表现稍后看。
内部做工没啥毛病,挺细致,这个角度可以看到wifi模块。
去掉几个 螺丝,撬起几个卡扣,我们继续拆吧。
可以看到内部EPP做的风道了,这是近滤芯端。
为了看到风阀结构,继续拆啊,去掉四个螺丝后就可以拆开了,四个扇叶结构,打开是这样的。
关闭是这样的。
曾经吐槽这种风阀又占地方又没什么卵用,现在看也不全对,确实是占地方,降低了内部可用空间,但没用的言论本人要收回了,这个需要看区域,看新风机摆放的位置,有部分用户确实是需要这个功能的。如何压缩这一块的空间其实挺值得思考的。
给大家看个东西,大概可以猜到是干啥用的,你们猜到了吗?
拆解部分完毕,差不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有点讨厌拆机,特别是这种家电基本上都是卡扣,轻了拆不开,重了怕拆坏。
测试部分
进入实测阶段了,这里本人会尽量完善现有的测试方法,以获得越来越准确的数据,其实测试部分确实有做的必要,已经多次从测试中发现问题,部分问题也反馈给了厂家,因为量化的东西配合感受才能确定产品本身是否处于正常的状态。
由于小米新风机两款全部都是线性调节,所以本次测试基本上只测试最低和最高。
主要测试项目,功耗,风速(风量),噪音。
其中风量测试会分为裸机风量和上机风量。
风量测试以风袋测试法为主,配合功耗测试以期获得更准确的测试数据。
测试公式:3600秒×0.0165㎡(法兰面积)*风速m/s=风量m³/h
并且测试上风管(上机)风量
背景噪音为27.4dB
睡眠/最低档测试
分为裸机功耗,风袋功耗,上风管(无风袋)功耗,数据如下
最低风速测试和噪音测试
裸机和上风袋功率相近
同为59.4×0.85=50.49m³/h
上风管(上机)风量:59.4×0.68=40m³/h
裸机最低噪音:28dB
最高档测试
同样,后续测试可能需要整理一下测试流程,更细致一些。
最高风速测试和噪音测试
随着风速的提升,风损也随之提升
裸机最大风量:59.4×2.86=170m³/h(193m³/h)
上机最大风量:59.4×2.77=165m³h
裸机最大噪音:46.5dB
从功耗的角度来看,随着风量的提高,风袋的风阻也随之提升,从实测的角度来看,小米A1裸机风量达到了193m³/h,而上机后的功耗类似于风袋测试下的功耗,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小米A1最大上机风量肯定是超过标称的,预计在170m³/h左右。
由于和小米300风量新风机一样,都是线性调节,无详细档位,所以不管是风量还是噪音的,都是一个范围
小米A1的风量范围为40~170m³/h
小米A1的噪音范围为28dB~46.5dB
辅热功耗
最高档下测试辅热为475.73w,大约是450w的辅热功耗。
测试小结:定位于卧室,书房等单一房间的小型新风机,考虑滤芯容尘量,并不建议高档位运行,低风量噪音表现优秀,但受限于机型体型限制,是不可能有更突出的表现的,简单来说,它算不错,但跟一些机型相比,它的优秀也就只能算是普通了。确实,体型,风量,噪音本身相辅相成,也存在着平衡点,偏重点。
就拿土豆super来说吧,我现在正在使用的量产版,三档182m³/h风量,噪音为35.3dB,甚至到了四档276风量还比小米A1低了1个多dB。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
总结
测试结束了,越来越细化的测试也是让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功耗,风量的测试,和数据方面的校正,可能还需要更细化,比如功耗一块我就要分裸机功耗,有风袋裸机功耗,有风袋上机功耗和无风袋上机功耗四项,配合风速测试,以获得更准确的风量。
当然了,测试的目的还是看厂家是否又虚标的问题,从测试来看,小米A1的所有指标基本上都是足量的,而H13过滤器为什么不做过滤测试,一方面是滤芯本身非全新,另一方面本身结构类似于智米,在一方面就是最近室外空气情况良好,没有对应条件。
总的来说产品本身还是不错的,当然和众筹时期的小米300风量新风机的价格持平,A1的性价比确实算一般。要是跟土豆mini比呢?
有机会来做一次横评吧!
优点
米家产品做工优秀用料考究。更优秀的辅热设计。睡眠档噪音低至28dB。带风阀。
缺点
H13级过滤器成本过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720233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chundianche.com/dongtai/1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