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
报
中国氢能联盟CHA
2022.5 ▏总第三十九期
Hello,2022年5月《氢报》新鲜出炉啦~
权威发布
1
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3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
4
北京市公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单位
5
宁夏自治区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6
无锡市发布《氢能企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7
兰州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
8
东莞市发布《加氢站“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9
广州市审议通过《广州市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
10
成都市发布《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11
唐山市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12
嘉兴市嘉兴港区发布《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专题报告
13
区域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情况及发展建议
市场动态
14
国家能源低碳院液氢加注系统实现氢能重卡加氢商业示范
15
国家电网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开工
16
东方氢能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
17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6万标方/时制氢装置成功产出合格氢气
18
4家涉氢企业入选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19
上海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储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20
国内首艘CCS级氢能船舶正式开建
21
上海氢晨科技并购苏州擎动科技
22
中集安瑞科携手善水资本助推香港氢能发展
23
上海氢枫与正能化工等携手打造国家级镁基储氢示范项目
24
雄韬发布新品W1.0金属板电堆
25
华电重工拟投资2.5亿控股通用氢能
26
厚普股份首个固态储氢项目落地
27
华科福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研究取得新突破
28
氢澜科技3,000套/年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落地长春
29
骥翀氢能1.5亿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落地洛阳
海外发展
30
欧盟提出REPowerEU计划促进氢能发展
31
美国能源部斥资约2,500万美元推进清洁氢发电
32
德国拟投资2.9亿欧元建设氢能创新和技术中心
33
2022世界氢能奖获奖名单公布
34
英美资源推出世界最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矿山运输卡车
35
法液空启用30吨/天液氢工厂和储运基础设施
36
普拉格能源为瑞士H2 Energy公司提供1吉瓦电解槽
37
林德与BP合作推进德克萨斯州大型低碳氢项目
38
康明斯与戴姆勒携手推进北美氢燃料电池卡车发展
39
丹麦拟建世界最大工业规模级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生产工厂
40
西班牙首座用于绿氨制造的绿氢工厂投运
41
西门子推出Mireo Plus H氢能动力列车
42
博世与Maximator合作开发氢气压缩解决方案
联盟活动
43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1》专家研讨会召开
44
西部地区氢能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
45
第四届北美国际氢能和燃料电池展览会举行
《氢报》内容摘选自
联盟《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信息简报》第39期
联盟成员单位索取原文可中国氢能联盟大数据平台
或者发邮件至chinahydrogen@h2cn.org
• 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5月30日,财政部发布《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稳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高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水平,加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计量、检测和试验研究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参与风电、光伏、海洋能、氢能、储能、智慧能源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国际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计量和合格评定结果互认水平,提升我国标准和检测认证机构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文件包括13个方面共516条内容,其中涉及氢能领域具体包括,氢燃料绿色制备技术(化学副产品制氢、生物制氢、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等)、储存、运输、液化;氢能制备与储运设备及检查系统制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等);高技术绿色电池制造(动力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等);加氢站建设、经营;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 北京市公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单位
5月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拟承担“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公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共4家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列。根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的通知》,北京市将在省际间专线货运、城市重型货物运输、城市物流配送、城市客运4大应用场景分别推广100辆、110辆、400辆、552辆燃料电池汽车。
• 宁夏自治区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5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8万吨以上,布局建设加氢站10座以上,氢燃料电池重卡保有量500辆以上,完成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创建任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30万吨以上。
• 无锡市发布《氢能企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5月5日,江苏省无锡市应急管理部发布《氢能企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文件包含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安全技术基本要求、氢气加注和使用安全要求3个方面,并对氢能企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市各有关部门提出应按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文件提出,在无锡市投资建设氢能产品生产、储存、输送(运输)、加注和使用等项目,应当充分考虑无锡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要求,依法履行项目核准或者备案,以及城乡规划、土地使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等相关手续。
• 兰州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
5月6日,甘肃省兰州市工信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新建氢能相关技术研发平台2个以上,新建氢气检测平台1个以上,培育从事氢能相关业务企业20户以上,初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氢能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及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加氢站20座以上,在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出租车、公务车、共享汽车等领域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以上,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氢能综合交通网络。
• 东莞市发布《加氢站“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5月16日,广东省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东莞市加氢站“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件提出,至2024年全市建设加氢站22座,2025年底前建设、投运29座并完成远期25座新建设加氢站的规划编制和前置工作,力争到2030年建成54座。目前,东莞市已建成2座加氢站,分别为沙田加氢站和中国石化东发油氢合建站。
• 广州市审议通过《广州市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
5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文件提出,在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条件的前提下,重点支持油、氢、气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制加一体站建设,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站改扩建加氢站。加氢站的规划,则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氢站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各区城市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加氢站经营主体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并在许可事项规定的范围内经营;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核发《气瓶充装许可证》。
• 成都市发布《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5月19日,成都市经信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成都市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文件提出,支持合法建设的汽车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利用现有土地建设加氢站;对外经营的加氢站,原则上应选址商业服务业用地;根据产业配套、示范推广等需要,可在符合加氢站布局规划的发展核心区,适度有序选址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加氢站投入运行前,业主单位应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加氢站必须建立车用氢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 唐山市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5月27日,河北省唐山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唐山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适用于唐山市行政区域内经营性加氢站和企业自用加氢站的新建、改扩建管理。文件提出,自用加氢站所属企业应配套建设制氢工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建立光伏制氢、风电制氢项目,并依托开展制氢工厂加氢站一体的制氢加氢项目。
• 浙江省嘉兴市嘉兴港区发布《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5月7日,浙江省嘉兴市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文件提出,对落户嘉兴港区的氢能产业关键零部件或终端产品项目总投资(不含研发投入)5亿元(含)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2%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对企业建成省级氢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采用平台补助方式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中,对被列入关键零部件产品且广泛应用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氢气对外销售价格不高于35元/公斤的,按15元/公斤给予加氢站运营企业加氢补贴;对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开始,连续3年按发电量给予0.1元/千瓦时的财政补贴。
• 区域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情况及发展建议
5月31日,中国氢能联盟组织中汽中心与上海、广东等12个区域氢能组织就“氢燃料电池汽车区域示范应用情况”进行研讨交流。
各区域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北京、上海、广东城市群已明确示范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目标,分别为5,300辆、5,000辆和10,000辆;北京城市群通过冬奥已实现超百辆规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并开展项目申报;上海城市群鄂尔多斯、嘉兴、苏州、淄博、宁东基地均已实现一定数量车辆示范;广东城市群示范车辆主要集中在佛山地区,共推广1,487辆,建成加氢站28座;成渝地区推广车辆530辆,建成加氢站15座;大连推广运行燃料电池公交60辆。
各区域示范运营中的问题梳理。上海区域,疫情对企业生产制造的影响导致示范应用进度滞后。广州区域,存在氢源少、氢价高、应用场景不足等问题,主要受制于加氢站对外运营审批流程以及化工园区少导致制氢产能不足。深圳区域,加氢站建设缺乏政策支撑影响建设与运营。宁夏区域,加氢站数量少难以支撑现有车辆运营且重卡加氢时间较长。成渝地区,未进入国家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导致产业规模化推进难度较大。佛山区域,存在奖补细则缺失、整车成本下降幅度慢、氢气成本居高、加氢站运营效益差等问题;鄂尔多斯区域,存在氢能产业管理体系不完善、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
为推进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应用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一是加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与氢能规划的协同,指导开展多场景交通应用;二是扩大氢能应用场景并创新探索路权等推广模式,加快示范推广;三是建立高效且经济性较好的氢能供应体系;四是提高疫情应对能力,酌情考虑延长第一年度示范实施期;五是建议按规模和场景探索逐步放开制氢需在化工园区的限制,鼓励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六是加强氢能安全管理及科普宣传引导,并积极开展应急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推动落地;七是完善政策支持环境,加快各项关键政策的出台落地并明确各环节归口部门;八是建立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市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
• 国家能源低碳院液氢加注系统实现氢能重卡加氢商业示范
5月12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院开发的基于潜浸式高压液氢泵的液氢加注系统成功用于重卡加氢商业示范。低碳院技术的设备和运营成本较现有技术低30%、蒸发损失低50%、系统能耗低90%、维护成本低75%。低碳院液氢加注技术已完成超过400次商业示范加注,实现长时间无障碍运行,总液氢加注量超过10吨。
• 国家电网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开工
5月25日,国家电网首个氢能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配套项目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依托国家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成果,自主研发高效电解制氢系统、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能与电池混合储能、多端口直流换流器等核心装备,将电、氢、热等能源网络中的生产、存储、消费等环节互联互通,实现绿电制氢、电热氢高效联供、车网灵活互动、离网长周期运行等多功能协同转化与调配,为首个基于工业园区场景的电—氢—热—车耦合的中压直流互联系统。工程投运后每日制氢规模超过100公斤,可满足10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加氢需求。
• 东方氢能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
5月20日,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东方电气集团、三峡资本、中天碧水、东方三峡氢能基金、川投集团、东方锅炉、南钢股份、兴星基金、氢城成长基金、九畴基金以及员工持股平台代表共同签署了东方氢能增资扩股协议,本轮增资金额合计约2.49亿元。本次增资扩股,进一步增强了东方氢能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提升了资本市场影响力和区域影响力,助推公司可持续发展。
•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6万标方/时制氢装置成功产出合格氢气
5月21日,中国石化海南炼化6万标方/时制氢装置投料开车并成功生产出合格氢气,该装置经过技术攻关集中对装置对流段余热系统进行改造,致力于打造为节能型绿色能源装置,产生的氢气不仅可为海南炼化渣油加氢、加氢裂化、柴油和航煤加氢等装置开工提供氢源,还可为周边海南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提供解析气用于提纯氢气。
• 4家涉氢企业入选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5月1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共1,430家上海企业被列入“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其中包含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共4家涉及氢能领域企业。
• 上海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储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5月12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筹建上海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上海市储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上海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将重点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测试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开展相关计量测试方法和在线校准技术的研究,制定产业内计量技术规范,研制产业内专用计量测试/校准装备并搭建产业技术联盟。上海市储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海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筹建,将聚焦储氢装备产业的量值传递技术和关键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
• 国内首艘CCS级氢能船舶正式开建
5月17日,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江龙船艇中山科技园开工。该船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28公里/时,巡航航速20公里/时,续航里程达200千米,建成后将主要用于三峡库区及两坝间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 上海氢晨科技并购苏州擎动科技
5月13日,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通过换股方式全资收购催化剂和膜电极供应商苏州擎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整合后,两家公司将共同建立从催化剂、膜电极到电堆的一体化协同开发体系,提高新型电堆产品的整体开发效率和技术能力,有助于大幅降低成本,推动实现燃料电池电堆在体积、成本和寿命上与传统发动机相当的目标。通过构建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一体化开发新模式,探索协同发展路径,促进电堆自主技术提升。
• 中集安瑞科携手善水资本助推香港氢能发展
5月6日,中集安瑞科与善水资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从绿色制氢、加氢、用氢等环节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拓展氢能的应用场景,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香港首辆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示范应用以及首个制氢加氢一体化加氢站示范项目,共同拓展香港氢能市场,打造香港公共交通氢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其中,中集合康斯将为香港首辆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提供四型车载储氢瓶及供氢系统。
• 上海氢枫与正能化工等携手打造国家级镁基储氢示范项目
5月7日,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正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滨华氢能源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镁基固态储氢战略合作协议》,拟利用各自在新能源产业链的优势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内蒙古氢能源的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发展构建内蒙古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投资布局以及可行性商业模式,并打造国家级镁基储氢材料示范性项目。
• 雄韬发布新品W1.0金属板电堆
5月19日,雄韬股份全资子公司氢瑞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品W1.0金属板电堆。该产品采用单电池模式,峰值功率密度达5.4千瓦/升,预测寿命超过10,000小时,极板、涂层、膜电极、密封、端板等零部件均实现自主化,预计2023年产能达5,000台/年。
• 华电重工拟投资2.5亿控股通用氢能
5月27日,华电重工发布公告称,为加快推进氢能业务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装备开发,实现氢能业务快速起步和发展,拟以现金24,979.591837万元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扩股相结合方式持有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通用氢能以燃料电池为核心,聚焦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的研发与批量化制造。
• 厚普股份首个固态储氢项目落地
5月24日,厚普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四川大学中标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科院2022年光伏氢能转化技术研究与装置试制项目”,项目中,厚普股份主要承担包括光伏发电、PEM制氢、碱水制氢、固态储氢装置、氢气加注站、燃料电池发电、应急发电车等在内的全部科研示范装备的试制工作,项目预计2022年底完成,为厚普股份首个光伏-制氢-氢储能(固态储氢)-加注-发电一体化的耦合类项目。
• 华科福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研究取得新突破
5月23日,武汉华科福赛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5×15平方厘米单电池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堆稳定运行时间累计超过1040小时,在800摄氏度工作温度下,最大电解功率达到831瓦,最大电解效率高于97%,每立方米产氢电耗在2.86-3.35度之间,稳定运行电解功率高于600瓦,各项技术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氢澜科技3,000套/年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落地长春
5月27日,苏州氢澜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氢澜科技将在长春市二道区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项目产能为3,000套/年,建成运营后预计5年内实现满产,年产值约20亿元。
• 骥翀氢能1.5亿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落地洛阳
5月27日,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洛阳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洛阳市瀍河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骥翀氢能将在洛阳市瀍河区落地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将建设氢燃料电池生产车间、测试中心,开展70kW到160kW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燃料电池系统年产能3,000台。
• 欧盟提出REPowerEU计划促进氢能发展
5月1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新版《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方案》(REPowerEU),拟启动2,100亿欧元从能源供应多样化、节约能源和加速清洁能源发展3个方面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的影响。氢能方面,文件提出,到2025年部署17.5吉瓦电解槽,到2030年实现国内生产1,000万吨及从国外进口1,000万吨可再生氢的目标,以取代难以减排的工业、运输部门等所使用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拟制定全新的监管框架,发布两项关于可再生氢定义和生产的授权法案,推出差价碳合同支持绿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强调加强能源外交,拟在地中海和北海开发氢走廊,为未来电力及可再生氢贸易铺平道路。
• 美国能源部斥资2,500万美元推进清洁氢发电
5月23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将与相关私营公司合作并为六个项目提供总计24,898,444美元资金用以清洁氢发电技术研究。项目具体包括:8RiversCapital,LLC将完成一项制氢工厂工程设计研究,该工厂将生产99.97%纯氢(资助金额:1,412,863美元);燃气技术研究所将研究在燃气轮机中使用氨氢混合燃料以加强氨作为清洁低碳燃料用于发电的用途(资助金额:3,000,000美元);通用电气公司将开发和测试可使用天然气-氢混合燃料的燃气轮机(资助金额:5,986,440美元);通用电气研究部将通过研究氢燃料涡轮机相关部件的运行以提高燃气轮机发电效率(资助金额:6,999,923美元);雷神技术研究中心将开发和测试掺氢燃气涡轮机在高温钻机中的有效性(资助金额:4,499,999美元);雷神技术研究中心将研究、开发和测试一种以氨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燃烧器(资助金额:2,999,219美元)。
• 德国拟投资2.9亿欧元建设氢能创新和技术中心
5月25日,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Volker Wissing宣布,拟投资2.9亿元在开姆尼茨、杜伊斯堡、普费芬豪森和德国北部的船舶航空产业区建设氢能创新和技术中心,其中普费芬豪森专注发展小型飞机和城市空中交通,北部地区专注发展航空液氢及其衍生品。氢能创新和技术中心服务范围覆盖法律法规、标准化研究、测试与认证、培训和教育等,旨在支持德国企业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 2022世界氢能奖获奖名单公布
5月9日,《2022年世界氢能奖(The World Hydrogen 2022 Awards)》颁奖典礼在丹麦鹿特丹举行并公布获奖名单.沙特阿拉伯Neom新城因建设世界最大的绿氢项目之一获得“绿色项目奖”;丹麦马士基集团凭借订造12艘使用绿氢甲醇为燃料的大型远洋集装箱船舶获得“氢工业应用奖”;荷兰鹿特丹港管理局Randolf Weterings因在推进鹿特丹港氢能产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未来氢能领袖奖”;海易森(Hyzon)公司因在世界各地持续部署氢燃料电池汽车获得“氢交通奖”;荷兰鹿特丹港因积极推进欧洲“氢能枢纽”建设获得“未来港口奖”。
• 英美资源推出世界最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矿山运输卡车
5月6日,英美资源位于南非的Mogalakwena铂金矿正式启用总功率为2兆瓦的世界最大氢电混合动力矿山运输卡车.该卡车可承载290吨有效载荷,采用燃料电池-锂电混合动力,其中锂电电池组容量为1.2兆瓦时,燃料电池组功率为800千瓦,结合后总功率为2兆瓦。英美资源计划在Mogalakwena铂金矿将40辆柴油运输卡车改装为氢动力卡车,并将技术推广至全球约400辆卡车中。
• 法液空启用30吨/天液氢工厂和储运基础设施
5月24日,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正式启用位于内华达州北拉斯维加斯的最大液氢工厂和物流基础设施。该工厂由可再生电力提供动力,预计每天生产30吨液氢,能够满足加州4万多辆燃料电池汽车氢气需求。同月,液化空气公司、丰田企业公司以及客车制造商CaetanoBus签署战略协议拟携手开发包括氢气供应、基础设施、燃料电池汽车等业务的氢能解决方案,以加速欧洲轻型和重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车辆推广及应用。
• 普拉格能源为瑞士H2 Energy公司提供1吉瓦电解槽
5月17日,普拉格能源宣布将为瑞士氢能公司H2 Energy提供一套总装机为1吉瓦的电解槽,应用于H2 Energy在丹麦工厂拟建造的绿氢综合设施。该电解槽将在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普拉格能源超级工厂生产,预计于2024年投入使用,2025年生产绿氢。
• 林德与BP合作推进德克萨斯州大型低碳氢项目
5月17日,英国石油公司(BP)与德国林德公司(Linde)共同宣布,双方计划依托林德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休斯顿地区的氢气生产设施,开展大型碳捕获和存储(CCS)项目,捕获存储二氧化碳的同时为得克萨斯州提供低碳氢,并通过林德氢气管道网络出售给客户。该解决方案预计最早于2026投入使用,并通过在德克萨斯州其它工业设施的应用,每年约可储存1500万吨二氧化碳,助力德克萨斯海湾沿岸工业走廊的大规模脱碳。
• 康明斯与戴姆勒携手推进北美氢燃料电池卡车发展
5月11日,康明斯和北美戴姆勒卡车公司宣布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北美氢燃料电池卡车应用发展。根据协议,戴姆勒将采用康明斯第四代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福莱纳Cascadia卡车的动力系统并进行运营验证,该项目如取得成功验证,计划于2024年进行首批大规模氢能卡车的投运,助力交通领域实现碳减排。
• 丹麦拟建世界最大工业规模级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生产工厂
5月23日,丹麦知名脱碳技术公司托普索宣布,拟在丹麦Herning市建造世界最大工业规模级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生产工厂,工厂占地面积约为72,000平方米,其中生产装置约23,000平方米,建成后年产能可达500兆瓦,并可扩展至5吉瓦,预计于下半年开建,2024年正式投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座工业规模级的SOEC电解池工厂。
• 西班牙首座用于绿氨制造的绿氢工厂投运
5月13日,西班牙电力公司Iberdrola位于西班牙普埃尔托拉诺(Puertolano)的绿氢工厂正式投运。该工厂总投资1.5亿欧元,生产的绿氢将用于绿氨制造并供给Fertiberia集团化肥厂用于生产绿色肥料,为西班牙第一个绿氢制绿氨用于化肥工业的项目。该工厂配备100兆瓦太阳能发电厂以及20兆瓦时锂离子电池存储系统,制氢电解槽来自挪威Nel,绿氢产量达3,000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3.9万吨/年。
• 西门子推出Mireo Plus H氢能动力列车
5月5日,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宣布,与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合作首次推出Mireo Plus H氢动力列车,项目隶属于德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国家创新计划“H2goesRail”项目,并得到德国联邦数字和运输部1,374万欧元资金资助。该氢动力列车牵引功率为1.7兆瓦,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续航最高1,000公里,预计于2023年在巴登-符腾堡州进行测试,并于2024年为蒂宾根、霍尔布和普福尔茨海姆之间提供客运服务。
• 博世携手Maximator开发氢气压缩解决方案
5月20日,博世宣布其旗下子公司博世力士乐将与麦格思维特(Maximator Hydrogen)共同开发用于加气站、储气罐和管道的氢气压缩解决方案并在洪堡工厂进行测试,拟到2030年将该项技术推广应用到4,000座加氢站,该氢气压缩解决方案与市场其他方案相比综合成本可降低一半。博世力士乐业务领域包含氢气压缩机的电液驱动、电力电子设备和自动密封更换,产品覆盖75千瓦到250千瓦的驱动装置。
•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1》专家研讨会召开
5月27日,中国氢能联盟组织召开《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1》线上专家研讨会。该报告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联合业界权威智库共同编制,系统梳理国内外氢能产业政策、技术、项目进展,研判国内外发展趋势,借鉴发展经验,以推动我国氢能产业有序有力发展。与会专家认为该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具备持续发布的条件,并就报告中涉及重点项目、重点技术以及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详细修改建议。该报告计划二季度发布,以进一步凝聚业界共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西部地区氢能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
5月18日,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组织的“西部地区氢能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研讨会”以线上方式召开。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探讨促进西部地区氢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更好地对接氢能装备生产制造企业的投资诉求与本地的产业需求,为企业和地方发展双向赋能。甘肃省张掖市政府、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宁夏宁东管委会氢能产业发展中心、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代表出席会议。
• 第四届北美国际氢能和燃料电池展览会举行
5月25日,2022第四届北美国际氢能和燃料电池展览会(F-cell Canada)顺利举行,中国氢能联盟组织国家能源集团、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家成员单位以“联盟展团”的形式参加展览会。为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国内外氢能业界交流互通,中国氢能联盟正积极推进“联盟展团”日本站、德国站和中国站,通过打造全球氢能产业链一体化展示平台,在高效展示成员企业技术成果的同时,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企业走向海外提升品牌效应,并助力全球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协同发展。
– THE END –
图文/中国氢能联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720233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chundianche.com/dongtai/1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