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被称为人类的“唯一终极能源”,从1869年俄国人将氢元素放在周期表的首位开始,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氢的研究和利用,但氢能的终极理想至今仍然仅停留在设想之中。
之前制约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一个问题就是制氢的成本过高,如果采用现有电力生产,制氢成本大约为30-40元/公斤。如果再算上储运成本和人工成本,氢气的售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将高不可攀。

对此,中石化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比如说研究低成本的灰氢提纯,已经在天津地区投产,另外,中石化还在研究低成本制取绿氢的方案,比如说光伏制氢。
新疆地区日照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光伏产业,中石化投资了30亿元,开启了全球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光伏发电为制氢工厂提供绿色源动力,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6.18亿千瓦时,实现清洁能源的相互转化与利用。

该项目建成之后,绿氢的制取成本只需要18元每千克,以丰田Mirai 储存5.6千克氢气,续航里程800公里计算,如果只算制取成本,每公里的行驶成本只需要0.12元,并且可以在3-5分钟加满氢气,受到温度和速度的影响较小。
但是,氢气的成本不只有制取成本,还有储运成本,目前制约氢气大规模普及的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氢气的储运成本较高。只要氢气储运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氢能发展就仍然会被严重制约。

氢气运输可以分为气态氢气输送、液态氢气输送和固态氢气输送。

国内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是气氢拖车,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短途运输,液氢可以对氢气进行大幅度的压缩,运输10倍的氢气,但是成本较高,管道运输相比高压运氢的成本更低廉。运输距离为500km时,成本约在3~3.1元/kg。
但是管道运输氢气,前提的投入太大,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不能直接用于运输氢气,因为氢脆的问题,之前的天然气管道大多数都是钢制的,氢气运输需要特制的含碳量极低的材料,成本比天然气管道高两倍,而且需要重新铺设。

中石化提出了要大幅降低氢气成本,让加氢比加油更便宜的目标,实际上在部分地区,氢气的价格换算过来,已经比汽油更便宜了。北京地区氢气的价格是30元每千克,换算下来每公里的行驶成本在0.2元左右,但是这是在大幅度补贴的情况下取得的价格,要降低氢气的市场价,储运成本的降低是重点。

短期来看,液态运输氢气随着成本的降低,可以满足中短途运输氢气的需求,长远来看,管道运输氢气,才是最经济最适合长距离运输的方式。

目前中石化将投资200亿元用于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绿色电力和氢能综合项目,其中包括一条长度400公里的输氢管道,将连接乌兰察布的制氢厂和中石化在北京的燕山石化,管道的年吞吐量为10万吨氢气。一旦建成,有望大大降低从内蒙古到北京地区的氢气运输成本。

随着氢能的发展与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大规模集中制氢和氢长距离运输是未来趋势,氢价格下降的同时中国加氢站数量也将高速增长,到2030年将突破千余座,大约在2030年左右,我们能够看到氢燃料汽车的发展正式步入正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720233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chundianche.com/dongtai/7834.html